白酒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白酒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惊喜遗憾并存AppleWatch预售首日体验

发布时间:2020-01-14 22:34:11 阅读: 来源:白酒厂家

第1页:外观:表壳圆润细腻 腕带难禁细品

[中关村(000931,股吧)在线可穿戴频道原创]

2015年4月10日上午9点,全国各地的 Store零售店提前一小时进入营业状态,只为迎接在门口苦苦排队等候试戴 Watch的顾客们。清晨,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从睡梦中惊醒的笔者早早地来到了北京华贸 Store现场。在为大家带来抢先体验的同时,也收获了意外惊喜。

惊喜遗憾并存

Watch预售首日体验

在刚刚走进店内时,笔者发现 Watch陈列的布局与之前我们预想到的有所不同:摆在高冷橱窗中的产品仅供观赏,而真正的试戴区则显得亲(diao)民(si)了许多。

真正的体验区是这个样子的……

遗憾的是,每位顾客的试戴时间被规定在15分钟内,且试戴样机的电量全部为零。真正能供用户实际操作的仅有一部不允许配对,也不允许佩戴的展示机。于是,机智的笔者出入了两次苹果店,并在第一次的试戴中着重体验了 Watch的外观设计与佩戴舒适度。

外观设计:表壳圆润细腻 腕带难禁细品

不得不说, Watch是一部非常“不上镜”的智能手表。无论是官网的设计图,还是我们在各大小展会照片中所见到的它,都无法与实物的气质和质感相媲美。

实机质感较出色

在同一试戴周期内,每位顾客只能体验两款 Watch,而价格最高的Edition奢华版则不允许试戴。于是,笔者分别选择了搭载38mm表径、米兰尼斯腕带和42mm表径、皮革材质腕带的标准版 Watch。二者均采用了不锈钢材质的表壳,价格分别为4888元和5288元。

不同尺寸差异较明显

Watch的表壳工艺十分细腻,圆润的边角处理大大降低了方形表盘设计的生硬感,采用超窄边框设计的它非常符合当下用户的审美习惯。两款不同表径的产品拥有相同的数码表冠及物理按键布局。表壳背部采用了氧化锆材质,并在表面加以弧形打磨,光滑、温热,美观且足够坚硬。

表背加以弧形打磨,光滑舒适

对于像笔者一样的细手腕而言,38mm的表径无疑是最佳之选,如果选择42mm的话则会微微有些硌手。笔者选择的米兰尼斯腕带和皮革腕带均采用磁扣设计,佩戴起来方便、舒适,但相比于扣眼式设计则存在更大的脱落隐患,并不适合对其运动功能有所需求的用户选购,而这或许也给了我们一个省钱的绝佳理由。

磁吸式设计,腕带易脱落

小结:

正是由于 Watch的机身拥有超多圆润打磨及弧形工艺,使得厚度本有12.5mm的它竟然略显轻薄,完全超出了笔者的预期。尽管方形表盘无法迎合我们既有的审美习惯,但在初次上手时也绝不会有强烈的陌生感与排斥感。

不过,尽管苹果声称 Watch的腕带将比传统腕表更胜一筹,但在实际体验时笔者发现其腕带的材质、做工、设计及用料均难以经得起仔细推敲。对于单独销售的策略而言,1158元的高昂售价仍有待商榷。

第2页:UI交互:主屏杂乱无章 表冠创意十足

界面交互:主屏杂乱无章 表冠创意十足

在第二次的预约试戴过程中,笔者终于能有机会亲近一下展台上被点亮的 Watch了。不过由于它既不被允许与个人手机配对,也不能试戴,因此通话及运动追踪功能无法在现场完成评测。因此我们着重来说下 Watch的界面设计及交互体验。

Watch主界面

受限于狭小的屏幕面积,相比于iOS系统,Watch OS( Watch的系统)的界面设计不再秉持简洁、直接的理念。各个App的icon图标布局虽然很有规律,但形成一个整体时则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抛开“密集恐惧”不谈,在没有养成熟练的使用习惯前,用户难以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App。

小有乾坤的数码表冠

不过在主界面的交互上, Watch还是带给了我们一定的惊喜,而这主要源自数码表冠(Digital Crown)所带来的革新。通过旋转表冠,我们可以实时缩放icon的大小,优化点按操作。而这一功能不仅仅应用在主屏幕中,还可以用来缩放照片或地图。

当然,作为一个借鉴了传统腕表元素的装置,数码表冠还可以作为调节时间的旋钮。在笔者现场采访到的几位顾客中,约有三分之一的顾客认为这种传统与智能相“夹生”的交互方式会使得 Watch缺乏科技感;但笔者认为,回归人类最原始的操作习惯正是 Watch的便捷所在。

数码表冠还可按压

此外,数码表冠除了可旋转之外还可以进行按压操作,而这正相当于iPhone的Home键。如此一来,Power+表冠的组合在为我们带来了原始的交互体验之余,还将手机的交互习惯融入其中,使得 Watch更易于上手。

Force Touch(力度感应)是 Watch在交互方面作出的另一项革新,也是一个前所未有、并足以决定用户体验的全新维度:屏幕周围细小的电极能够分辨出点击和按压的区别,并以此提供特定的操控方式。例如,在更换表盘时,按压屏幕可调出更多级菜单,用于个性化表盘界面,或使更多的信息布局在表盘周围。

Watch时钟界面

此外, Watch在很多细节上还借鉴了iOS的交互模式:例如顶部下滑拉出通知菜单、滑动删除信息等。至于涂鸦(Digital Touch)功能,由于无法发送,笔者仅仅做了简单的几笔勾勒,由于艺术细菌为零,就不献丑了。

小结:

在界面的设计上,个人认为Watch OS仍不够完善。对比iPhone或 Touch, Watch在主屏幕以及大部分官方应用(例如健康)中,纯黑色的背景让我们仿佛倒退回了iOS4以前的时代:单调而又乏味。不过相信随着Watch OS的后续更新,这一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不过在主屏幕UI的设计上, Watch并没有做到苹果所预期的“简单、粗暴、直接”。相反地,杂乱无章的App只会徒增用户在使用时的时间成本。

第3页:总结:变革局限皆在 惊喜遗憾并存

体验总结:变革局限皆在 惊喜遗憾并存

纵观智能手表从起步到成熟的匆匆三年,前有索尼Smart Watch、三星Galaxy Gear先行引路,后有谷歌Android Wear上下求索。因此,无论 Watch好坏与否,笔者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应当予以这些伟大的先行者最热烈的赞声。

Galaxy Gear

从概念之初到正式发布, Watch的每一步动态都吊足了业界与消费者的胃口。褒奖也好、争议也罢,我们无法否认是苹果自身的品牌溢价属性成就了屡屡现身镁光灯前的 Watch。

也正因如此,单一地对 Watch进行评析是盲目的。在文章接近尾声,笔者依然无法免俗地将 Watch与同类产品进行对比。

Moto 360

在外观设计上,人们往往认为采用圆形表盘设计的Moto 360是 Watch的最大劲敌。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持认同态度,因为没有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近百年来对手表的审美习惯。

人们对传统腕表的审美习惯难以被改变(图片来自腕表之家)

但又有谁说过追求创新的“智能手表”就该去附庸传统腕表的一成不变?细腻的做工、高度定制化的特性让 Watch迎合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更让整个智能手表行业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的思维模式中。

现场条件有限,期待第三方App能够带给我们惊喜(图片来自官网)

不过, Watch并非完美。相比于同类产品,它仍未挖掘出用户真正的刚性需求。过短的续航时间、过于同质化的功能表现使之在可穿戴行业中仍不具备实在意义上的创新价值。

文章开头说的惊喜是什么?现在来了!

若想为可穿戴市场真正带来些起色, Watch的下一个转折点必将在于第三方App。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中关村在线智能穿戴频道,我们将在 Watch发售前为大家带来详细评测。

假如您认为本文不错,请点击右下角“对我有用”按钮,我们会做得更好

大家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中关村在线可穿戴频道微信公共账号“智取未来”:

中关村在线可穿戴频道微信“智取未来”

(责任编辑:HT002)

挂号协议

名医汇

网上挂号收取服务费